□ 張穎
5月11日,在青海發(fā)生的無人機懸停窗口事件,不僅引起了當事人的警覺,也觸發(fā)了公眾對無人機使用規(guī)范以及個人隱私保護問題的廣泛關注。當事人迅速取證、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民警,是面對此類突發(fā)情況的合理反應。
北京朝陽法院3月29日發(fā)布的《網絡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(2019—2023年度)》,通報了該院近五年審結的網絡犯罪案件情況。2019年至2023年,朝陽法院審結各類網絡犯罪案件744件,其中,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、數(shù)據本身的犯罪26件,借助網絡技術實施的傳統(tǒng)犯罪718件,覆蓋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數(shù)據罪、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(tǒng)罪等17種犯罪類型。譬如,男子巫某某通過反編譯軟件獲取了某品牌攝像頭的用戶名和密碼數(shù)據庫,控制18萬個攝像頭,搜集實時畫面出售,最終獲刑5年。
聯(lián)系此前“要不要穿戴整齊后再人臉識別”引發(fā)的熱議,因為“攝像頭不僅僅只采集被識別者人臉的部分”,有人擔心“網絡時代個人隱私無處藏身”,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就會在網上“裸泳”了。事實上,要解決“不穿衣服進行人臉識別被后臺看到”的問題,最關鍵的,還在于每一個用戶要明白網絡世界的風險并盡量避免這種風險,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網絡時代,保護好個人隱私,首先要注意謹言慎行?;ヂ?lián)網給我們帶來了便利,但在看似平靜的網絡世界中,其實隱藏著無數(shù)的危機,一個看似無害的請求,一個看似可信賴的人,都可能成為個人隱私泄露的途徑。社會公眾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,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警惕的態(tài)度,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,也要警惕可能存在的網絡詐騙和惡意軟件,避免成為網絡侵襲的受害者。同時,在人身權或財產權受到侵害的第一時間對相關文字、圖片、語音、轉賬記錄進行保存,并及時向網絡平臺調取相關記錄,以保證證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,為后續(xù)維權打下堅實基礎。
當然,為更好、更規(guī)范地使用互聯(lián)網,還需對網絡監(jiān)管機制進行完善,對惡意拍攝、泄露他人隱私的行為,應用更嚴格的法律手段進行制裁和處罰。各類社交平臺和網絡服務商也要承擔起保護用戶隱私的責任,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(huán)境。
2024-05-17 17:24:49
2024-05-17 17:22:57
2024-05-17 17:22:28
2024-01-26 09:11:53
2023-12-17 10:07:34
2023-11-03 08:45:22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